日前,长安汽车副总裁、深蓝汽车CEO邓承浩表示,“价格战和补贴政策会有一定的透支作用,所以明年的市场我判断价格战不会停止,很可能会更加激烈。在这样一种情况下,企业如果失掉了基本健康度会很危险。汽车企业要15%的毛利才能够基本活下去,如果一家车企毛利低于这个水平就意味着卖一台亏一台,它很可能就活不下去。”
然而,最近一段时间,中国车市却出现了价格战缓和的趋势。有数据显示,中国车市“7-9月降价促销明显少于2-4月的频次”。邓承浩的说法似乎有些背道而驰。
但是我们细细品味,中国车市的价格战是不可能停止的。因为降价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体现。即使在燃油车当道的时代,价格战也是存在的。只不过没有现在来得猛烈而已。
正如邓承浩所言,价格竞争在新品牌大量出局之前不会终结。
年底冲量,价格战又开始了
11月25日,特斯拉推出限时优惠政策,即日起至今年12月31日,ModelY限时交付尾款立减1万元,售价23.99万元起,还可叠加五年0息政策。
特斯拉降价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年底冲销量。今年前三季度,特斯拉累计交付量仅为129.4万辆,同比下滑2%。马斯克说,特斯拉2024年的全年销量将实现正增长,其四季度的销量目标至少要达到51万辆,比今年三季度的销量要高出5.3万辆。
在这样的销量压力下,特斯拉开启了降价模式。当然,特斯拉的降价并没有局限于中国市场,而是全球市场。在美国,对于年底前提车的车主,特斯拉推出了3个月免费超充和FSD(完全自动驾驶能力)的优惠政策;在欧洲,年底前购买Model Y的车主可免费享一年超级充电服务等。
我们看国内市场,今年前10个月,车企销量目标完成率的比例不容乐观,完成率超8成的车企只有比亚迪、吉利、零跑、小米等少数几家,大部分品牌年底面临严峻的冲量压力。据统计,从今年11月开始,借着“双十一”大促之际,不少车企推出了更大的优惠政策,应对年底的收官大战。
如果说,上一年的价格战主力是新势力品牌以及自主大厂的新能源品牌,那么今年年底的主力则变成了合资品牌,比如上汽系推出了一口价活动,其他的德日系品牌也都推出了名目繁多的折扣优惠。
把时间线拉长,我们会发现车市基本都会在重要的节假日开启降价优惠,五一、十一、中秋节莫不如此。所以,从这一点来看,价格战永不停歇。
价格战只是缓解,不是结束
在2024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年会上,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肖政三说,车市价格战已经逼近行业承受极限。所以,有了中国车市“7-9月降价促销明显少于2-4月的频次”这样一个结果。这也意味着价格战终于有了缓解的意思。
缓解,不意味着结束,大家一定要搞清楚这个意思。
降价就像一瓶上瘾的毒药,既然已经喝下去了,哪能会戛然而止?这好比一辆高速行驶的车辆,一脚重刹下去,翻车是必然的结果,只能是连续点刹,有节奏地降速度。这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。只是整体降价的强度没有之前那样大,频率没有那样高而已。
在这里,笔者想要说明一个事实,自从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市场化之后,价格一直都是走低的。我们以桑塔纳为例,上世纪80年代的售价差不多20万左右,而现在的厂商指导价还不到9万块;凯美瑞2006年的指导价为19.78~26.98万,现在则是17.18~25.98万,经销商报价更低。这还不包括货币贬值的因素。
也就是说价格战一直都存在,从来没消失。为什么消费者对这一次价格战如此感同身受,重要的原因是,以往降价的主动权都是掌握在合资品牌那里,这一次则是中国品牌唱主角。
当然,中国品牌唱主角,不意味着所有的中国品牌都是高唱凯歌,合资品牌落于下风,也不意味着都没有还手之力。两个阵营中的选手总是有强弱之分的。市场竞争的结果永远都是强者吃肉喝汤,弱者苦苦支撑。
目前中国市场参与竞争的品牌还是太多了,必然会进行整合,未来必然走向优胜劣汰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邓承浩说的那句“价格竞争在新品牌大量出局之前不会终结”。
百姓评车
价格战从来都只是手段而非目的,谁能熬过去,谁就能迎来一个新的局面。欧美那些汽车巨头都是这样过来的。目前,中国车市正在进入赛点,没有人能预测谁能最终胜出。可以肯定的是,不能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肯定是要淘汰出局的。